上周阿里巴巴受到美国证监会问询,引发其股价大跌。阿里隐晦表示此事件是受人“告发”,大家对此众说纷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件事背后表征出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的立根不稳。
美国证监会(SEC)打个喷嚏,中概股就要“抖三抖”。
上周,阿里巴巴在一份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称,SEC要求该公司主动提供与“双11”当日物流网络及营运数据的会计记录有关的文件和信息,以及涉及其他相关方的一般交易的文件和信息。
SEC要求提交这些信息并不说明阿里巴巴“已经违反法律”,但阿里巴巴股价依然受到极大影响,消息爆出当日下跌近7%。为何美国证监会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让阿里巴巴伤筋动骨?这还要从SEC对待举报的制度以及当前中概股在华尔街投资者心中的形象说起。
举报是大跌“元凶”?
一次正常的问询,最终却变为了二级市场的一次大跌。
截至目前,美国证监会并未披露更多信息,只是让阿里巴巴主动提交相关信息。据阿里年报披露,今年早些时候,SEC告知正在发起一项有关阿里巴巴是否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调查,美证监会要求阿里巴巴提供合并财务报表政策和实践(包括对股权投资法下的被投资方菜鸟网络的会计处理),适用于相关方一般交易的政策和实践,以及“双11”运营数据统计等资料。但SEC强调,这次问询“并不说明公司已经违反联邦法律”。
据悉,此次SEC问询的主要对象仍然与菜鸟物流财务和“双11”有关。对此阿里巴巴新闻发言人回应称,历年“双11”,由于其巨大的交易量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所难以理解和难以置信的,对这一点的任何疑问,都可以理解。
但即便解释清楚,阿里巴巴股价依然损失惨重。上周三,阿里巴巴遭问询当日,该公司股价下挫5.53美元,报收于75.59美元,跌幅达6.82%。该股盘中一度下跌8.1%,击穿近日支撑股价的50日均线,逼近200日均线。
好在此次不少外国投资机构都对阿里巴巴摆出了支持的态度。德意志银行认为,美证监会做更多调查对其进行会计分析很有帮助,可以满足美证监会对关联方交易的简单好奇心,更好地理解“双11”这一独有中国消费的现象。摩根士丹利则发布研报表示,个别投资者对菜鸟在中国快递业中的角色和价值链还存在误解,误解意味着机会,鉴于阿里巴巴对于菜鸟和其他相关部分在披露方面日益透明化,我们对阿里巴巴持增持态度。
在众多机构的背书下,阿里巴巴股价在之后两天有所回升。而对于导致股价下跌的“罪魁祸首”,阿里巴巴方面晦涩地指出是“有竞争对手”举报。在国内,成功举报一家上市公司并得到回应很难,但根据美股市场的举报机制,举报人可以通过SEC官网进行在线举报,通常如果举报者所获得的资料详实,整个举报过程大概只需在半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如果举报信息最后导致100万美元以上罚款,举报者将可以得到相当于罚款金额10%至30%的奖金。
中概股负面形象难消
举报只是阿里巴巴大跌的导火索,另一个事实是,阿里巴巴股价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引发下跌,与中概股在华尔街投资者心中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
由于“弃美投A”私有化的中概股日渐增多,中概股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从最开始阿里巴巴强行将支付宝从集团剥离,让境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VIE结构产生高度不信任,到现在当当网和聚美优品趁股指暴跌进行低价私有化,上述让SEC“鞭长莫及”却又能够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使得中概股在华尔街的整体形象越来越差。
同时,在财经评论员皮海洲看来,中概股回归A股的主要目的在于A股的高市盈率,并非是股市的规范管理,这样的出发点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并不利于A股市场的发展。中概股的回归,给境外市场留下了“逃兵”印象,这将从整体上影响中国公司在国外市场的形象,让中概股更加受国外市场的冷落,给中国公司赴境外上市增加阻力。
多种原因综合下,境外投资者近期对中概股整体呈现减持的趋势。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继去年第四季度合计增持后,今年第一季度对冲基金合计减持了27亿美元在美上市中资股票,减持幅度约为12%。
根据彭博提供的数据,在市值前20的中概股公司中,10只遭减持最多的股票全部为互联网相关企业,对冲基金对这些股票的合计减持幅度超过25%。其中,对冲基金对去哪儿的合计减持幅度高达99%,对陌陌和汽车之家的合计减持幅度均33%。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认为,一方面,美国投资者对我国企业并未有完全了解,谨慎的投资态度让中概股价值被低估;另一方面,中概股的诚信问题,财务数据、内幕消息交易以及虚假声明等都影响着美股投资者。再加上中概股的交易量容易被部分机构操纵,较难获得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认同。
在中概股整体被华尔街不看好的前提下,阿里巴巴作为中概股中最“重量级”的公司,不可能不受影响。在此种背景下,一封监管函极易让投资者联想到中概股的种种负面消息,引发股价的连锁反应在所难免。
不管是什么样的中国公司,进入美股市场都会被称为“中概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概股整体形象受损也会殃及单个公司的股价,修正中概股形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也可以算作阿里巴巴登陆美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