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发生的英国脱欧事件的影响直至今天仍在发酵,由于公投结果与社会精英的预测不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加剧了市场经济的波动。本文将分析该事件给中国带来的四大影响。
英国脱欧公投以51.9%的优势票数,向欧洲联盟说“leave”,向英国战后七十年的外交基调说“change”,首相卡梅伦黯然辞职,德国总理默克尔称之为“欧洲的一个转折点”。
由于市场精英们多数认为留欧派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次公投结果令市场猝不及防,风险资产市场一日内损失2.1万亿美元,恐慌指数VIX陡升至25,远高过近年平均的15水平。
英镑汇率跌到三十年来的低点,日元、瑞士法郎等避险天堂货币飙升,汇市走出近年罕见的动荡。英国富时指数暴挫、全球银行股一日间蒸发了4000亿美元市值,新兴市场资产亦惨遭抛售。
英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一度下滑到1.02%的历史纪录,市场预期英格兰银行注入流动性。6月24日的单日市场表现,坏过雷曼危机或希腊危机中的任何一日。黄金价格在周五上涨5.1%,一度摸高每盎司1358美元。
一言以蔽之,上上周五是惊心动魄的一日,惊心动魄源自市场对形势的误判和对风险的错误定价。
脱欧公投并无直接法律后果,而是公民对政府发出的指令,脱欧的过程及后果取决于之后英国政府与欧盟的谈判。
脱欧的时间、程序以及英国能否享有瑞士那样的自由贸易待遇,一切有待于接下来的谈判,而这些谈判很可能要等到新政府成立后才开始。
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出现的对脱欧的量化分析未必准确。可以肯定的是,英国在下半年会经历一场经济衰退,估计欧盟经济也会因此增长放缓,面临不确定因素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有很大的可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来稳定市场和支持经济。
脱欧对英国金融业的冲击最大,从监管到市场再到资金流量,伦敦作为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的地位面临重大挑战,金融机机构因调整架构而承担新增成本,同时欧洲大陆的资金势必回流,可能有部分机构甚至将部分功能撤出英国。
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关系也面临变局,受冲击程度取决于之后的谈判。当然,英国无需承担欧盟的部分预算,不过这个相比于脱离建制所面临的动态损失,短期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至于移民政策改变使部分欧洲劳工出局所产生的就业机会,与陷入衰退所失去的就业机会相比,所得未必很大,同时工资上升对通胀和营商成本均带来压力。
欧洲失去欧盟中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和贸易受到牵连是自然的,不过冲击程度明显小过英国,量化效果有待贸易谈判,但是根据欧盟第50条例,英国脱欧程序要在两年内完成。英国脱欧对欧洲大陆的最大震撼,恐怕来自政治层面。英国公投成功,势必刺激其他国家走向公投。
在一个极端政党和极端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壮大的时代,英国所为可能产生骨牌效应,笔者相信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甚至法国(以及不少小国)均可能爆出公投潮,这最终或许对人为政治架构欧盟以及人为货币欧元构成生死存亡的挑战,当然此过程可能在数年内慢慢产生。笔者认为,此次公投可能是欧盟走向衰落的第一步。
脱欧对中国的影响可以在四个层面上出现。
1)贸易:英国与欧洲增长不景、需求不振会对中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不过那里的需求这几年一直不理想,此时此刻的有效杀伤力估计有限。
2)金融:资金转流和监管拆散势必对所有的欧洲金融业务造成新增成本,不过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欧洲的业务量有限,影响较小。
3)市场黑天鹅事件:英国脱欧上周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主要因为市场判断出错,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应该小过雷曼事件或希腊危机,但是一旦爆出系统性风险的迹象,全球金融市场包括中国市场一定产生恐慌性抛售。
4)地缘政治:笔者认同英国脱欧可能是欧洲联盟的一个转折点,欧洲在今后十年估计在经济衰退、就业困局、政治民粹化和公投冲击中沉沦,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的重要制衡势力如果果真如此,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估计会有大的改变。短期笔者预计中国政府会采取观望的态度,不过一旦金融与市场风险上升,人民银行会通过流动性注入作稳定策。万一爆出黑天鹅事件,不排除央行降存款准备金率。
本周市场焦点仍在脱欧公投后的市场反响。如果本周前两天不发生黑天鹅事件,则金融资产价格可能开始呈收敛状,资金评估风险后重新对价。本周重要经济数据不多。
美国对第一季度GDP作第三次修正,估计由0.8%环比折年率上调到1.1%;五月PCE通胀略降,核心PCE与上月持平,ISM稍微回软。
欧盟HICP通胀速报升回零通胀,核心通胀与上月持平,PMI料维持速报的数值;英国的制造业PMI下滑,第一季GDP终报维持之前的数值。在亚太区,日本核心CPI继续通缩,工业生产下降;中国PMI预料与上月持平;台湾可能降息12.5点。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