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场赌博,凭借智力、运气和格局,同样的,每个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想要成功,需要有精明的计算、敏锐的嗅觉,市场收益率是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但是,股市如人生,有时候“格局”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
米兰·昆德拉曾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
就二级市场而言,这里是一个万花筒。来这里投资、投机和赌博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找到自己渴望找到的成功案例。这里的世界,法无定法,最终的成功只以获得的盈利来衡量。苦苦地坚守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也无人喝彩。
不管是每天西装革履进出高大上CBD的专业人士,还是调研路上伴着尘土在滚滚车轮上颠簸的研究员,甚至是就着泡面蹲在电脑前看盘的屌丝股民,只要我们选择了二级市场,最终的目的,也许仅仅是想成为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因为你的一切交易的行为基础,离不开预测,不管是按年、还是按天、按分钟为单位;不管你预测的是股价变动还是企业盈利。总之测对了是大师,测错了是大校。当对错在你的身上间歇发生的时候,你想不成为混子都难。有根据的预测,是专业,没有根据的预测是瞎猜,但生活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瞎猜也不一定输给专业。没人在意是否“当专业成为了负担,市场就变成了赌场”,但预测错了还拿市场因素找理由就等于耍流氓了——我是一只鹰,只是台风来了所以输给了猪,这是多么牵强而苍白的理由。
虽然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是常识,可是风还没停之前,常识又如何在混沌之中得以显露?就像纵贯线里的那首歌:“真理在荒谬被证实以前,都只是暗室里的装饰,只有眼前亮起来了以后才有机会彰显它的价值,不是谁能决定的”。
也正是因为在二级市场里的确有时候鹰会输给猪,而且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加以解释,于是很多人高估了自己占卜能力,冒着随时将被踩踏的危险冲进场去。每一场悲剧的发生都是基于贪欲和对自己能力的高估。查理·芒格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在能力上没有提高,只执着于欲望,往往最后要面对的是万丈深渊。
证券市场是一个投资起步最低门槛的地方,甚至有人把它看作是合法的赌场,可当成千上万的人伫立在电脑屏前,面对着同一条K线在下注的时候,你是否曾经仔细想过:你凭仗什么去赢?
每一年的交易、每一天的交易、每一个小时的交易、甚至每一分、每一秒的交易都构成了市场波动的本身,以秒为单位来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经历惊涛骇浪;可是以年为单位,任何一天的惊天动地都会显得波澜不惊。
一切总会过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回首往昔,你是否真正穿越了市场的乱山碎石,奔向了资产增值的沃土?
价值投资,无疑是投资领域最耀眼的明珠之一,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题目,可是我还是想说一点自己的理解。
二级市场,在大部分的时候是极其有效的。在市场正常的日子里,我曾经尝试在合理的市盈率(15-20倍)买入的国内、国际消费大牌企业,在3—5年里股价几乎在围绕着你买入的价格上下30%范围内波动,从长期看就是一条直线,五年里除了可怜的一点分红,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长期价值投资吗?也许等到大牛市的到来,它们也会有翻番的机会,可一生中你有几次碰到大牛市的机会?人生能有几个五年能经得起这样颗粒无收的等待?而且,如果你的股票涨是因为牛市来了所有的股票都在涨的缘故,那么你花费了无数时间和心血去选时选股又有何意义?
你的收益,在买入的那一刻已经决定。想在成熟市场里取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绝对不是买入蓝筹长期持有那么简单。
即使在牛市里,买入市盈率合理的企业也可能遭致损失,当板块退潮的时候,就算你买的不贵,也会造成误伤。
投资这件事,千人有千面,如果离开二级市场论投资,其实很简单,以做实业的标准来考量企业就可以,甚至以买房子收租的收益率来衡量投资的可行性。但是在二级市场,这些简单的逻辑就会在短期甚至是特定的中长期时间段内被颠覆,而问题出在估值与预期上。说白了就是市场定价,同样的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会造成不一样的定价,这不代表其中一个某一个市场一定出错,如果以此为买入和卖出的依据就会走弯路,原因只有一个:市场的定价者偏好不同。
横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永远是K线的跌宕起伏。而投资需要的是一种对时间和股票关系的定见,否则,追逐市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仅仅是在小输小赢之间随波逐流。不要忘记,企业本身,才是我们投资的主体。
在电脑屏不断刷新的数据面前,很容易让人改变想法,在投资领域的犯错往往也就出在一念之差,因此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问题就出在这“一念”。
在二级市场上每一位参与者想要长期活下来就必须构筑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这套体系是你的一个筛子,为的是让你可以把市场上的机会依照你的能力做出一个区分,筛掉那些你把握不了的,留下那些你可以把握的。减少这“一念”的存在,就是留住了财富。如果你的筛子太密,把很多似是而非的机会留在筛面上,妄想抓住所有机会,那么你的筛子就变成了骰子。
在这个领域,Less is more.
每一个人由于其天赋不一样,个性也有差异,所以最终每个人的筛子也只合适自己使用,别人用你的筛子筛不出相同的结果,就算给你的是同一时间段,巴菲特只有一个,你也只能最终做回你自己。
而那些从没想过做筛子的人,只能在波浪中艰难生存、在波浪中寂静湮灭。
所以,投资一定是追求大格局上的成功,而不是执着于细枝末节上的花样和技巧。绝大多数人,缺乏的是一种对投资的穿透力,而不是发现好企业的分析能力或是在明显趋势中小赚一票的判断力。如果没有这种穿透力,仅仅依靠聪明,十年,你的账户也就是原地踏步,不输已经不错了——而不输已经是输了。
企业是投资之本,就算其它因素错了,企业选对了,风险也就降低了;当然,你也不能受仓位思维的影响而YY自己买入的就是下一个唯品会。好业绩,出乎意料的业绩高增长才是最重要的股价驱动因素,股价不断创出新高的背后是唯品会在近三年里一直保持营收和毛利率的高增长,才创造了这样的走势。
股价的变化引导着市场对企业理解的不断深入,当人们一次次想明白为什么股价不断上涨的时候就是市场在由量变到质变最后幡然醒悟的历程,你所要做的就是在涨之前站对位置,等待着市场的逐步认可。当市场彻底理解并透支这种理解的时候离场。
成功的投资本质上就是等待着市场焕然大悟,而不是市场让自己如梦初醒。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逻辑来坚持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平稳的业绩只能造就平庸的股价,这是市场效率的体现,股价包括了对未来的预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唯一需要的是惊喜。买入的企业,不要像电影《无间道》里说的一句话:“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未来。”
在市场的另一面,投资要追逐市场的风口,这本身没错,当风来的时候,资金会把整个行业炒上去,但只有出色的业绩会让好企业留在巅峰并一路向上,也许,对好企业来说,天空才是股价的尽头。但对于平庸企业而言,最终还得跌回尘土,要命的是你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否则,涨上去需要一年,跌回来只要三天,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一定要在场,可能见证了最美的风景也可能不幸被劈身亡。
必须承认,价值投资的入手点必须是价格开始具有吸引力这个前提。可惜,市场实在太聪明了,常常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引诱聪明人犯错。廉价永远不能成为买入的理由,大部分的廉价都仅仅是在讲述在一个前景模糊的行业里等待一个不确定消息的故事。
也不要拿曾经的高度和价值投资来麻痹自己,所有血淋淋的教训都是犯了同样的错误:被既有的价格所锚定,并以此决定你的价值逻辑。有些领域投入一万个小时,你就勉强能精通,但也有的事,投入越多时间就越迷糊,比如说看盘这件事。人类习惯在事情发生以后找逻辑,做总结,有着天生的归纳倾向,化繁为简,直指要害,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在二级市场,对着股价做归纳基本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不因为下跌而卖出,不因为上涨而买入。也许才刚刚开始在价值投资领域入门。
市场的无情不会顾及任何人的面子,长期来说,每个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收益来源于对市场的认知广度以及对企业的理解深度,正是这一纵一横给予了你在市场中的坐标定位。
从市盈率公式PE=股价/EPS出发,可以推导出股价=年度每股盈余×市盈率这一结论,也就是说,影响股价的最关键变量是两个,一个是每股盈利,一个是市盈率。每股盈利决定于企业本身,而合理的市盈率决定于市场定价机制,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乘法。抓住了这两个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抓住了筛子的纲和目,纲举则目张。二级市场投资,技术的部分是基于对企业的理性判断,艺术的部分是基于价值与策略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只要参与二级市场就一定会涉及投机,也许投机自有其严格定义,但在我看来,投机的成功是基于策略而非运气,这是与赌博的最大区别。
一、怎样计算市场盈率
市盈率是一间公司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利
目前,几家大的证券报刊在每日股市行情报表中都附有市盈率指标,其计算方法为:
市盈率=每股收市价格/上一年每股税后利润
对于因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造成股本总数比上一年年末数增加的公司,其每股税后利润按变动后的股本总数予以相应的摊薄。
以东大阿派为例,公司1998年每股税后利润0.60元,1999年4月实施每10股转3股的公积金转增方案,6月30日收市价为43.00元,则市盈率为43/0.60/(1+0.3)=93.17(倍)公司行业地位、市场前景、务状况。
以市盈率为股票定价,需要引入一个"标准市盈率"进行对比--以银行利率折算出来的市盈率。在1999年6月第七次降息后,我国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也就是说,投资100元,一年的收益为2.25元,按市盈率公式计算:100/2.25(收益)=44.44(倍)
如果说购买股票纯粹是为了获取红利,而公司的业绩一直保持不变,则股利的收适应症与利息收入具有同样意义,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把钱存入银行,还是购买股票,首先取决于谁的投资收益率高。因此,当股票市盈率低于银行利率折算出的标准市盈率,资金就会用于购买股票,反之,则资金流向银行存款,这就是最简单、直观的市盈率定价分析。
二、正确看待市盈率指标
在股票市场中,当人们完全套用市盈率指标去衡量股票价格的时候,会发现市场变得无法理喻:股票的市盈率相差悬殊,并没有向银行利率看齐;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市场表现越好。是市盈率指标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吗?其实不然,这只是投资者没能正确把握对市盈率指标的理解和应用而已。
1.市盈率指标对市场具有整体性的指导意义
市场的资金永远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就股票市场的整体平均市盈率而言,基本上是与银行利率水平看齐的。在降息以前,我国股市平均市盈率达到35-40倍就显得偏高了,而经过7次降息后,股市平均市盈率上升至40倍,则被视为"恢复性"的上涨。
2.衡量市盈率指标要考虑股票市场的特性。
与银行储蓄相比,股票市场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股票投资的收益,除了股息收入外,还存在买卖价差产生的损益。股票定价适当高于银行存款标准,体现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
3.以动态眼光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指标计算以公司上一年的盈利水平为依据,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忽略了对公司未来盈利状况的预测。从单个公司来看,市盈率指标对业绩较稳定的公用事业、商业类公司参考较大,但对业绩不稳定的公司,则易产生判断偏差。以上面提到的东大阿派为例,由于公司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成长性,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上升,市盈率居高不下,但以公司每年80%的利润增长速度,以现价购入,一年后的市盈率已经大幅下降;相反,一些身处夕阳产业的上市公司,目前市盈率低到20倍左右,但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利润呈滑坡趋势,以现价购入,一年后的市盈率可就奇高无比了。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增长潜力的认同,不仅在中国股市如此,在欧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场上同样如此。从这个角度去看,投资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科技板块的股票市盈率接近或超过100倍,而摩托车制造、钢铁行业的股票市盈率只有20倍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股票的市盈率越高就越好,我国股市尚处于初级阶段,庄家肆意拉抬股价,造成市盈率奇高,市场风险巨大的现象时有发生,投资者应该从公司背景、基本素质等方面多加分析,对市盈率水平进行合理判断。
生活的品位来自于拒绝大多数平庸的东西,而投机的品位来源于拒绝大多数平庸的机会。
最后说点题外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吧。
每个人心识水平不同。有的人修行一生以惨痛的教训和严格戒律为尺也仅仅可以做到别人以生俱来便有的习惯,特别是当这种事情发生在同一家庭里的两兄弟或是两姐妹身上时更会让人感概万千。教育可以让人增加知识,但提高不了心识。对于心识水平高的人来说,在生活中秉持自性,就是别人苦苦追寻想要达到的修行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各有天命。正如《幽梦影》里的一句话“才子而富贵,定是福慧双修得来。”如果长期在市场上不成功,也不必执着于一定要成为一个投资大师的梦想,价值投资增加了在股市中获利的机率,但不改变你对财富的容纳能力。当年,牛顿要是早点进入股市那世界就会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多一位平庸的投资人。
所以,巴菲特的成功不是因为“他很早就明白了价值投资的原理而且用一生的时间去坚持”,这是他成功的逻辑而不是成功的本因,真正的原因是他找到了自己天赋所在的领域,把巴菲特的书翻破了,投资却年年亏损的人到处都是;同样,比尔盖茨的成功也不是因为他大学没上完就去辍学创业,我还见过更多的人高中没上完就去创业到现在还在到处晃荡无所事事的人。
在人生的大格局里,只要选对了与自己天赋、兴趣相对应的领域就是最好的投资。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