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秘密

摘要

上月底,美国世联中心聚集了投资界的“朝圣者”来倾听巴菲特的秘密。受访者巴菲特回答全面又严谨,芒格机智又轻松。人们逐渐发现巴菲特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挑选股票上,精明的管理和先进的认知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奥马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个朝圣之地。3.5万名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股东不久前赶到那里朝拜。这是一项全球盛事,但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4月29日,该集团旗下的产品开始搞特卖;时思糖果(See’s CAndies)和Fruit of the Loom的T恤最受欢迎。飞机引擎专用配件制造商精密机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的展品令人眼花缭乱。

一个铁路模型代表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network)。遗憾的是,私人飞机租赁运营商利捷(NetJets)不提供折扣。晚上,我们在一个寒酸的帐篷里喝着鸡尾酒,吃着垃圾食品,周围展示的是昂贵珠宝(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可享受七五折)。

为了获得前排座位,真正虔诚的那些人从凌晨4点就开始在世联中心(CenturyLink Arena)门外排队。其中很多是中国人,他们的英语一般般,在漫长的大会议程中,他们其实听不大懂,只是希望离大师近一点。4月30日的大会以一部电影开场,里面有许多有关伯克希尔家族个性人物的笑话,只有内行才懂。

接着,仪式进入高潮部分:记者、分析师和股东开始向沃伦 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查理 芒格(Charlie MUnGEr)提问,这个环节长达5个小时。即便巴菲特(85岁)和芒格(92岁)再年轻一点,这种耐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回答得轻松、风趣、机智;如果说巴菲特的回答有些啰嗦,芒格的回答则简短而冷峭。

巴菲特的秘密

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既简单又高效:一只封闭基金,其份额只能通过卖给另一个投资者才能变现,并遵循长期持有、与被投资公司密切接触的战略。令人意外的是,伯克希尔公司的成功很少有人效仿。当其他大型综合企业运用财务手段并实行“可接替”管理技能时,巴菲特却避免使用创造性会计方法,并且从不幻想如果他自己管理精密机件公司,会做得比现任管理层更好。他的方法是找到管理完善的公司,然后赋予它们比在公开市场上会享受到的更大的自由。

然而,封闭基金已不流行;金融顾问和监管机构青睐开放基金模式,伴随着对长期投资的种种限制。在欧盟(EU),封闭基金将要被列为复杂产品,理论上,这种产品对小股东(例如蜂拥到此为巴菲特鼓掌的那些)而言是危险的。

 

该集团的控制机制严密但非正式。在此次股东大会上与分析师的交流证明,奥马哈总部里人数很少的员工,对旗下运营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然而,巴菲特尽力强调,该集团没有正式的报告规则和控制体系,没有中央预算和目标,也没有复杂的激励机制。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时刻是,有人问道,为何他在收购过程中不做传统的尽职调查;他承认,伯克希尔公司做过错误的收购,但这些错误没有一个是原本可以通过尽职调查避免的。

此次股东大会的最高精神是崇拜,造就这种精神的是非正式的管理风格,但这种精神对于这种非正式管理风格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伯克希尔公司的成功基于该公司与旗下运营公司以及股东三者之间的信任。伯克希尔公司的成功与这种看法相差甚远,即认为公司连接着一群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这些人认为就目前而言,在一起做生意对他们有利;该公司的成功也与金融创新一直将我们带往的地方相距甚远。

巴菲特的特殊天赋不体现在他非常善于挑选股票。他的天赋体现为他对企业本质无比清晰的认识:关注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发现优秀管理层、赋予该管理层充分的自由、只看结果。他的天赋还体现在他创建了一种遵循这些洞见的商业模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